你们猜小编昨天在猫眼电影平台上瞎逛看到了啥? 陈佩斯老爷子居然默默包了30场《731》的电影票! 就是那个讲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行的电影,听说镜头挺残酷的,好多观众从电影院出来眼睛都是红肿的。
这事儿居然一点风声都没有,没通稿没热搜,连他团队都没出来说一句。要不是网友手贱去翻购票记录,这好事可能就石沉大海了。 30场啊,还是标准场,一场能坐50人,按猫眼那个“无忧云包场”的价,一场2375块,30场下来少说也得7万多块钱。 说实话这笔钱对明星来说可能不算啥,但对一个淡出娱乐圈多年、常年穿同一件老头衫、毛衣20年不换的老艺人来说,绝对是大手笔了。
而且他包场的时间点选在9月18日,就是那个警钟长鸣的日子。城市也挑的是哈尔滨、南京这种曾经被日军侵略过的地方,明显是动了心思的。 没有选IMAX厅,就是普通厅,工作日白天场,不抢黄金时段,也不搞什么VIP奢华体验,就是单纯想让人去看,而不是去享受。
影院工作人员后来透露,每场都有学生穿着校服来,散场后安静地站在厅外很久。 也不知道陈老爷子是不是特意安排了学生场,反正这事儿没镜头跟拍,没采访回应,只有一堆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疯传。
说到陈佩斯,我立马想起他那个《吃面条》的小品, 但现在的他早就不是那个只会搞笑的喜剧人了,这些年他退回话剧舞台,搞什么《托儿》《戏台》,剧本磨了又磨,票价还定得死低,就怕观众看不起。 听说他之前的话剧《戏台》豆瓣评分9.3,但票房就是不温不火,排片被《南京照相馆》和《长安的荔枝》压得死死的。
这回他包场《731》,好多网友说这是“真正的爱国”,嘲讽那些“热搜式爱国”和“公益作秀”的明星。 确实,现在娱乐圈太多人国内赚钱国外花,说话像放屁一样。 陈佩斯这一出,简直打了所有人的脸。
不过这片子本身也挺猛的,导演赵林山抵押了个人房产,剧本改了127次,为了还原历史真实,连731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都来当历史顾问了。 电影里没有刻意煽情,反而用日常化镜头解构残酷,比如实验人员擦刀时顺手抹掉血迹的动作、晾衣绳上白大褂与士兵袜子并排悬挂的画面,让你突然读懂“恶藏在细节里”。
据说影片上映前三天黄金时段排片占比不足15%,档期内多部喜剧片占据主要场次。 但后来观众自发行动起来了,有老兵家属拄着拐杖到影院买票,说“要替父亲看看这电影”;西安某中学把历史课搬进影院;豆瓣上一条短评被狂点赞,“看完出来在影院门口买了两根烤肠,边吃边哭,原来能随意吃一根热乎烤肠,都是当年他们没机会拥有的幸福”。
陈佩斯这一包场,直接引发连锁反应,企业和社会组织也跟着包场,排片量居然上来了。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731》上映首日排片量高达25.8万场,超越《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中国影史单片单日总场次冠军。 首日票房就破了3亿,这数字吓死人。
央视新闻也来点名表扬,用“以平民视角揭露了侵华日军的反人类罪行”来表态。 网友在下面留言:“看了心里很痛,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永不忘当年之辱! ”
片方想请陈佩斯出席庆功,他回一句“片子活下来就行”,电话就挂了。 年轻人把这句话截图当手机屏保,说这比任何签名都酷。
说实话,陈佩斯这些年干的事都挺戳心的,不声不响包场,不声不响做话剧,生活简朴到抠门,却愿意花7万块支持一部历史片。 有人说他这是“为历史记忆筑堤”,防止后人忘记惨痛。
最后电影结束的时候,银幕上滚动受害者名单,厅内没有喧闹的离场声,许多观众坐着直到灯光亮起。这种沉默,或许就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
所以问题来了,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像《731》这样让人“疼”的历史题材电影,到底该怎么活下去? 是靠陈佩斯这样的艺术家默默包场,还是该指望市场自发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