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唱将》启航, 薛之谦周深等任流行唱法导师, 专业度引争议

“央视出品,必属精品”,虽然并非一段公理,却也不是一句玩笑话或者言语噱头。

从内涵到外延,从重量到体量,从策划到宣发,从制作到播出,由于影响力大,传播面广,责任感重,央视出品的电视节目,从一定意义与层面上而言,就是品质与效能的代名词。

所以,当央视即将推出全新音乐节目《中国唱将》的消息传出,并突如其来的宣布师资阵容后,歌迷朋友们固然惊喜万分,普通人也不免会在匆忙的脚步里侧目而视。

而它之所以如一重磅炸弹掀起一波华语流行乐坛的巨浪,除了央视这一金字招牌外,还源于它的特别之处。

它并非一档通常意义上的音乐选秀节目,孵化与养成商业音乐产物,也不是它的主要目标。正如它的名称“中国唱将”,它的内核在于培养音乐人才以供国家级舞台、晚会的音乐输出乃至音乐院校的高阶创作。

要达成这样的目标,至少有两方面为它提供资源、力量等各方面的支撑。全国各音乐院团的背书、技术性指导,包括美声、民族、流行三大领域的师资力量的托举和全过程培养。

对于美声和民族唱法,由于它们与流行唱法从先天架构、内在气质、“流通”方式、受众层面等诸多不同,因此以廖昌永、王宏伟、吴碧霞等为导师团,本就不易引发争议。

而以薛之谦、周深、谭维维、阿云嘎为流行唱法导师团的阵容一经公布,马上引发了网络坊间的诸多议论,争议声不断。

对于薛之谦等四人组成的流行唱法导师团,“专业度”似乎成为引发争议的关键词。

坦白讲,如果要从声乐理论的基础、进阶、开发、运用等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为“学生”上声乐课而言,这四位流行歌手可能都不符合要求。

但在时间条件限制,对参与者进行筛选后,这样的要求似乎并非最重要。

虽然《中国唱将》是一档注重音乐人才培养这一过程的闭环生态的音乐节目,但它毕竟是不同于院校学习的电视节目,并且它的最终目的,依然是音乐舞台的输出。

国家级舞台与晚会,当然需要参与其中的流行歌手的业务能力过硬,但同时,也要求他们在审美上贴合大众需求,从表达上与时代合拍,从词曲上足够潮流,这样才能阐释流行音乐的本质、抵达流行歌曲的内核。

擅长词曲创作的薛之谦、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的周深、融合民族元素与先锋摇滚而颇具实验气质的谭维维、国内音乐剧领域的翘楚阿云嘎,在专业上也许不如音乐院校的老师,但却自成体系,配合以他们的创作经验、对舞台的感觉、在音乐道路上的探索和积累、对音乐表现力和表达方式的独门秘技,其实足以胜任导师一职。

当然,从年龄上来看,这四位歌手都比较年轻,但年纪轻不代表资历浅。同时,对于学员而言,他们的最终目标是登上舞台与观众发生共鸣,而不是成为一个合格的音乐系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