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文班第二个赛季的表现?
在我的标准里,第二个赛季的文班就是超进化的,只不过不是数据上的,而是技术内容和比赛内容上的,第二个赛季重塑了自己技术内容和比赛内容的文班,已在朝着能够赢球的比赛逻辑在超进化了!
简单来说就是文班第二个赛季在重塑了自己的技术内容和比赛内容后,不仅没有出现不适,而且还出现了不小幅度的提升。
下面先从直观的数据说起
(1)文班2023-2025赛季各区域的场均出手及命中率如下图。
总结:第二个赛季的文班,在维持中近距离(<10ft)的出手及命中率的同时,还全面的开发出了中远距离(>10ft)的出手及命中率。
(2)文班2023-2025赛季不同终结方式的出手及出手占比
总体每百回合出手及出手占比如下
总结:第二个赛季的文班,适当的减少了持球比例,而大幅度增加了无球比例。
具体不同类型的每百回合出手及出手占比如下
总结:第二个赛季的文班,大幅度增加无球比例的终结方式是定点投篮,少部分是挡拆接球终结。
结合场上表现和数据端的变化,文班第二个赛季从技术上来说就是把自己开发成了一个从篮下到三分线无死角的超级全能球员,诚然40%出头的中远投2分命中率算不上高效。
(3)文班的第二个赛季就只是变的全能了一些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稍微聊一聊NBA这近三十年的变化,以下是我这个非专业人士的粗浅理解,如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看官指正。
如果以马刺为时间坐标的话,那99-01、03-05、12-14大概就是几个比较明显的时间节点,在这几个大致的时间节点前后,NBA整体上的技术内容、比赛内容有着明显不同的观感。
我个人的总结就是:在这近三十年间,NBA各支球队整体上是由1-2名核心的绝对权重向如今1-2核心绝对权重下降+其他球员互补演化的,而浮在这些演化下面的就是三分、空间、投射、兼容性、比赛回合数这些元素越来越重要。
看99-01前的比赛,NBA整体上的比赛内容就是由1-2名核心在场上大量的直接战术发起→创造机会(自己终结或为队友创造机会),其它角色球员只需要按球队所需,做好简单的工作就可以,那时的双塔马刺、OK湖人就是典型的代表。
而如今NBA的比赛内容,核心球星在某一单项上的绝对能力是相对降低了的,而对核心球星兼容性的要求却远比十几、二十几年前要高。这也就是为什么马龙要求约胖子要多传球、也要能仍三分,基德把字母往持球、中投的路子狂练......这里典型的代表就是14马刺,后来的勇士、绿军、掘金、热火、雄鹿、步行者、雷霆,这些球队其实都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这种特点。
这也就意味着如今NBA球队的核心,在某些时段你可以不进行战术的直接发起,但你一定要能兼容得了其他球员、一定要能以其他的方式为比赛做出贡献。
这就是如今NBA球队的建队逻辑,所以在我的标准里,第二赛季的文班就是完成了超进化的,这种超进化就是在他重塑了自己的技术内容、比赛内容后,已具备现代NBA一个长期建队核心的比赛逻辑,而第一个赛季的文班是不具备这种逻辑的。
只要沿着这个路子继续练下去,把各项技能提升起来后,摆在文班未来、摆在马刺未来的是什么?
是一个理论上可以兼容任何类型内线的文班,正因为有这样的文班在,那就注定了马刺未来对其他球员的适配性要求是相对降低的,也即建队成本是相对低的。
(4)科内特&奥利尼克到来的另一重意义
这就引申出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科内特和奥利尼克到来的意义,诚然他们到来的首要任务是补充替补阵容的战力,但在我看来,莱特之所以引入科内特和奥利尼克这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球员,是有巨大的建队战略意义的,是对未来建队阵容的预演。
这也恰是我对文班下个赛季的期待,不是数据层面的、不是最佳阵容等荣誉层面的,而是文班下赛季只需要证明一件事情,在我这里就是巨大成功的一个赛季。
这件事就是,文班进能打内线,良好的兼容下奥利尼克这种高位发牌、策应组织、三分投射的内线;文班退能打外线,良好兼容下科内特这种蹲坑护框、能顶能抢板、能接球吃饼的内线。
如果文班下赛季能向我们证明这一点,那想象一下,马刺未来的建队成本是不是要简单的很多。
而幸运的是,如今马刺队里还有着外线版本的卡斯尔存在,只要卡斯尔在未来1-2年内把三分提升到35%+中产的水准(注意没有看好卡斯尔,也没有看衰卡斯尔的意思,只做一种假设),在卡斯尔+文班的球队架构下(不是说文班就要达到历史级别的进攻、卡斯尔就要达到最佳阵容级别的实力),会发生什么事情?
福克斯/哈珀善于突破(即使三分不稳定),那就让你突就好了呀;科内特(或未来的某个球员)善于吃饼、能顶能抢板,那就让你蹲篮下就好了呀;奥利尼克(或未来的某个球员)善于高位策应、三分投射,那就让你在高位尽情的表演就好了呀.......
这里不是说下赛季科内特/奥利尼克就要和文班绑定,而是在有效的出场时间样本里,如果文班下赛季能证明上述我说的那一点+卡斯尔未来一到两个赛季能把三分提升到35%+中产的水准,那对于马刺来说,未来对其他球员适配性的要求、未来的建队成本相对来说就要简单的太多了,这就保证了马刺可以去构建一套长期稳定的、有竞争力的阵容。
(5)总结
第一个赛季的文班是靠着天赋在打自由篮球的,老爷子也没有对文班进行过多的框定,事实证明那套比赛逻辑是赢不了更多球的,而第二个赛季的文班,除开赛前七、八场的适应期+后期因血栓状态下滑的比赛,在整个11、12月份马刺还能追逐附加赛的战绩里,文班毫无疑问就是最大的贡献者,而这正源于文班仅用了半个赛季就重塑了自己的技术内容和比赛内容,从而建立起了能赢更多球的比赛逻辑,逻辑就是:无论你是处在战术发起、战术参与、战术终结的哪个位置,还是不直接参与战术,作为二次接应的投篮点、空切点、二次进攻点、退防点......,你无论处在哪个位置上,你都能为球队的胜利做出贡献时,在现在这个时代,作为内线核心能够赢球的比赛逻辑就有了、能够以相对低的成本围绕你长期建队的逻辑就有了。
在我的标准里,这就是文班第二个赛季的超进化,诚然当处在某些位置上的文班效率还不够高效、进攻技术还不够精进,但文班仅用半个赛季就证明了,他能行,这就已经足够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去慢慢的提升技术、交给管理层去构建更好的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