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高院破产清算中恒大面临港交所除牌下市,房地产债务重组受阻

内容提要:

恒大因债务重组失败先被中国香港法院清盘,又遭港交所将于8月正式除牌下市,将成首家退市房企。其子公司天基控股最近再获清盘令,涉债370亿元。房地产需求受存量过剩、债务高企及人口下行等结构性压制,行业涉外债务违约已超1400亿美元,重组前景黯淡。

一、港交所将于8月份将恒大除牌下市。

《桃花扇·续四十出·余韵》中有句话,非常适合最近几年的一些倒下的或正在倒下的房地产企业:“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从恒大歌舞团到恒大足球俱乐部,从许家印的前妻丁玉梅,到曾经出现在许家印身边的范某冰,伴随着恒大一些未完工楼盘的蜘蛛织网,他们都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从一时风头无两到许久没了消息。

而许家印被抓而失去自由的那一天,恒大的彻底消失或许已经天注定,但依然有不少人还残存一丝渺茫的希望,希望恒大可以恒在,恒大那些破败的未完楼盘还有续建完工的那一天。但这一切,可能都会成为奢望。

据《南华早报》披露,因为恒大集团债务重组失败,已经被中国香港高等法院清盘,预计将于8月份被中国香港交易所除牌下市,从而彻底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与此同时,中国香港高等法院法官陈丽达做出裁决后,天基控股成为恒大集团今年第二家收到清盘令的关键单位。这是中国香港一系列清盘决定中的最新一项,因为债权人正在加大法律力度追回资金。

陈丽达说,天基显然资不抵债,应该“尽快”进行清算,以便管理人保护债权人。其母公司恒大本身被勒令于2024年初清算——成为大陆长期房地产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其清算人一直在寻求扣押其资产,包括对天基提交清盘申请。

天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香港和中国大陆拥有200多家子公司。它也是一些违约建筑商美元债务的担保人。据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称,与天基相关的债务总额约为370亿元人民币。

二、由于前三十年的透支,房地产市场需求已经从顶峰开始陨落,无论什么救市措施都难以改变。

曾经的大陆房地产一哥,终于将成为第一家被摘牌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这一结局虽然令人唏嘘,但这可能不是我们对房地产企业的最后一声唏嘘。因为历经三年多逐渐加码的救市措施,基本上使出了所有能想到的,能够付诸于实施的救市措施,我们都尝试了一遍,但前三十年对未来三十年的透支,可能就已经注定了结局——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存量房、比发达国家高出3-5倍的房价收入比、经合组织最高的家庭债务收入比、水平已经很高的城镇化率、总人口和新生儿的持续下降,这一切都决定了大陆房地产市场需求已经大不如前,从顶峰开始陨落,无论采取什么救市措施,基本上都无法冲破上述这些决定房地产需求的硬性指标的束缚。

也因为这些硬性指标如同如来佛五指山的压制,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持续普遍低迷,但近年来各地政府频繁出台刺激措施,国内消费需求依旧疲弱,行业整体陷入多年下行趋势,这使得其它大陆房企的债务重整前景更加黯淡。

在持续的销售下滑中,房地产开发商现金流持续恶化,但其债券持有人、借款债权人难以承担更大的投资损失,从而使得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谈判破裂。

三、房地产下行周期中,房企债务重组受阻。

恒大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自2009年起在中国香港上市。中国香港高等法院于2024年1月29日起下令停牌将其清盘,而在一年多来的清盘程序中,恒大集团依然未能就其230亿美元的海外债务提出可行的重组计划,因此恒大或将被中国香港交易所除牌下市。为下一步中国香港高等法院走向恒大清盘程序的最后一步铺平道路:发出恒大解散令,正式结束恒大的所有商业活动。

恒大的市值曾一度超过4000亿港元,但在停牌时已缩水至22亿港元。

据投资平台FSMOne香港的数据,自2021年以来,大陆房地产行业债务违约金额已1400多亿美元,占比超过70%,其中绝大部分逾期未能偿还,仍在重组中。

澳新银行分析师预计,由于大陆房地产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大陆房建到2035年预计将进一步下降30%,有的分析师甚至认为还将下降五成以上,这可能会对短期和中期的房地产债务重组工作产生持久影响。

在大陆经济出现低迷之前,大陆经济活动的近四分之一是房地产行业推动的。那段时间,房价飞涨造富了许多炒房人和拥有多套房屋的人,也将一批房企老板推上中国富豪的排行榜。但这种透支未来的快速增长,也为房地产下行周期的到来积蓄了力量,为房地产的出清和修复添加了太多的困难。

尽管当局屡次尝试稳定房地产市场措施,但2025年上半年大陆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1.2%,销售额下降3.5%,新开工量下降20%。2025年6月,百城二手住宅市场均价为13890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47%,同比下跌3.52%。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