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 有3名混血球员了! 他们的表现如何?

U19男篮世界杯在瑞士洛桑正式开幕。这项赛事吸引了全球16支球队的参与,竞争激烈,充满了年轻球员的激情与活力。

中国队的本届阵容如下:后卫:朱正、杨溢、冯傲和侯孟泽;锋线:张博源、陈家政、崔新泉和彰华非;内线:郇斯枫、郇斯楠、王洪泽和刘李。令人遗憾的是,李悦洲因伤未能参赛,错过了这次重要的机会。

先来说一下比赛的赛制。今年的比赛共分为16支队伍,按4组(A–D)分配,每组包含4支队伍,进行单循环的小组赛。所有参赛队伍都将晋级16强,进入淘汰赛阶段(1/8决赛)。也就是说,哪怕在小组赛中表现不佳,球队依然有机会进入淘汰赛。

淘汰赛中,胜者将进入四分之一决赛(如A1对B4),直至最终决出冠军和第三名。而每场比赛的落败队伍,则将根据其成绩参与不同的排位赛——从5–8名、9–16名、到13–16名等,确保每支队伍至少会进行7场比赛:3场小组赛加上4场淘汰或排位赛。

本届赛事的分组情况如下:

A组:阿根廷、马里、塞尔维亚、新西兰;B组:中国、斯洛文尼亚、德国、加拿大;

C组:约旦、瑞士、以色列、多米尼加;D组:喀麦隆、美国、澳大利亚、法国。

在昨天晚上的首场比赛中,中国U19男篮以72-80输给了加拿大,遗憾未能完成15分的大逆转。尽管我们最后一节追至仅差2分,但从结果来看,虽然有些失落,但也可以接受。

然而,比赛的过程却充满了挑战。中国队在篮板球上明显处于劣势,最终以41个篮板远远低于对手的63个,输了整整22个。加拿大全场三分球27投3中,命中率仅为11.11%,但却疯狂抢下了63个篮板,其中有27个前场篮板,二次进攻得分达到了27分。尤其是前场篮板方面,我们整整输掉了20个,想要逆转几乎是不可能的。

尽管我们一度接近反超,但对手始终在抢篮板方面占据绝对优势。除了身体素质的差距外,我们球员的卡位习惯也值得反思。篮板球的争抢并非只是中锋的责任,所有球员都应当在这一环节中发挥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届中国男篮的12人大名单中,竟然有3位混血球员,这应该是历史首次。分别是后卫线上的朱正、冯傲和锋线球员彰华非。至于他们的表现如何,冯傲和彰华非获得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并未完全展现出自己的实力。

冯傲作为一名高后卫,具有不错的球场处理能力和防守意识,但在进攻端,他的表现还未达到预期。与一些其他球员相比,他还需要更强的爆发力和得分能力。至于彰华非,他被定义为“3D球员”,即具备防守、投篮和篮板能力,但他在比赛中的机会较少,表现相对低调。

最为亮眼的球员当属朱正。在这场比赛中,他13投6中,拿下19分、2个篮板、3次助攻和3次抢断。可以说,朱正的在场与否,直接影响了中国队的整体表现。他只有17岁,但在场上展现出的成熟度和指挥能力让人印象深刻,球场上的判断与处理球方式,远超同龄人。在中国篮球界,朱正无疑是一个“高级货”。

当然,他的表现也不是完美无缺。作为混血球员,朱正的身体素质,特别是爆发力,依然是他需要加强的部分。而且,由于身高相对较矮,他在一些场合下难以完成强力的终结。尽管如此,他的进步仍然让人眼前一亮。如果他能够继续保持这种表现,接下来的亚洲杯,若国家队未能征召朱正,可能会引发球迷的不满。

继续谈到国产后卫的问题,我的个人观点依然是:如果一名后卫具备一定的速度,并且偶尔能传出几记漂亮的助攻,但身高较矮,且缺乏足够的爆发力、稳定的三分投射和中距离进攻能力,甚至抛投也尚不成熟,那么他在国际赛场上的作用将非常有限。

这并非身高歧视,尤其不能以像河村勇辉这样的个别例子来反驳。在全亚洲范围内,像河村勇辉这样具有极高篮球天赋的后卫几乎只有一个。而对于我们自己培养的后卫球员而言,处理球时过于拖沓、节奏慢,很容易被对方防守者限制住。尤其是当面对对方的简单夹击时,身材较矮的后卫很难有效地突破防线。

对于国家队而言,培养这些后卫球员的前景并不乐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未来的目标应当是考虑这些球员是否能在外援占据主导地位的CBA联赛中,稳定地获得上场时间,而非盲目期待他们进入成年国家队,带领我们冲击世界杯和奥运会。

值得一提的是,徐杰正是通过总决赛对阵新疆时,凭借出色的防守和三分球表现,成功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