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演员”王姬:被朋友骗光积蓄,拼命拍戏攒钱给智障儿子,却让女儿还养育费?

她曾是荧幕上的“纽约女强人”,如今却是灶台前的“普通母亲”

1993年,《北京人在纽约》火遍全国,王姬在剧中饰演的阿春,红唇卷发、倔强坚韧,成为无数人心中的“京圈大飒蜜”。那一年,她挺着四个月的孕肚拍戏,日夜颠倒、熬夜赶工,只为抓住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谁都没想到,这一切最终成了她人生的分水岭。戏播出后,她成了家喻户晓的实力派演员,拿下金鹰奖最佳女主角。但就在同一年,她的儿子高晓飞出生,却因拍戏期间的高强度工作,患上癫痫和自闭症。

从那时开始,她的光环之下,藏着无尽的隐忍和坚韧。

01,从“天之骄女”到“命运的落子”

1962年,王姬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母亲因工作调动常年不在家,放养式的教育让她从小性格独立、自由。

14岁那年,她被部队文工团选中,成为一名舞蹈演员。身材高挑、气质洋气的她,成了团里的焦点。但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1980年。18岁的她陪朋友报考北京人艺,自己却意外被录取,与宋丹丹、梁冠华成为同班同学。

进入人艺后,她却因长相“太洋气”,被导演认为“不适合工农兵形象”,只能跑龙套。倔强的她没有放弃。1987年,她毅然辞职赴美留学,一边端盘子打工,一边学习表演。

六年后,她带着海外生活的真实体验,回国出演《北京人在纽约》。剧中那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去纽约;如果你恨他,也送他去纽约”,仿佛是她人生的真实写照。

02,从“拼命三娘”到“母亲的债”

《北京人在纽约》让王姬一举成名,但儿子的病却像一道无底的深渊,将她拖入人生的至暗时刻。

为给儿子治病,她拼命拍戏,20年间接拍了100多部作品。吊威亚摔断肋骨、连轴转拍到胃出血,成了家常便饭。她说:“别人拍戏是为艺术,我拍戏是为生活。”

更大的打击发生在2008年,她被多年好友骗走全部积蓄,金额高达600万。那是她给儿子治病攒下的所有钱。事后,她才发现自己连借条都没打。朋友的背叛让她一度崩溃,但为了儿子,她咬牙站起来,继续拼命拍戏。

与此同时,女儿高丽雯也渐渐长大。因为母亲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弟弟身上,女儿从小跟着保姆长大。15岁时,她问母亲:“为什么你只陪弟弟?”王姬沉默良久,只说了一句:“因为妈妈得先让他活下来。”

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王姬甚至让女儿签下“十年收入协议”,规定她毕业后所有片酬都要用来还债。这条“卖身契”让母女关系一度陷入僵局。

03,从“外界质疑”到“母亲的救赎”

有人说她“重男轻女”,有人说她“逼女儿还债”,还有人说她“活生生把自己熬成了苦情剧女主”。可外人不知道的是,她的选择背后没有对错,只有一位母亲的无助。

她说:“孩子就是我的债,我只能撑着。”

这些年,女儿高丽雯逐渐理解了母亲的苦衷。如今的她,已是资深经纪人,反手把母亲“塞进”老年模特圈:“妈,你负责美,钱的事我来扛。”

而儿子高晓飞也在康复训练中取得了进步。他学会了在超市做理货员,贴价签、摆货架,动作虽笨拙,却让王姬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

04,从“命运的碎片”到“人生的拼图”

现在的王姬,已62岁。她在洛杉矶开了一家“阿春面馆”,玻璃窗上贴着《北京人在纽约》的剧照。常客们夸她“冻龄女神”,她却指着眼尾的皱纹笑:“这都是勋章,攒了三十年呢。”

她每周带儿子参加社区义工活动,教自闭症孩子叠餐巾。有人问她:“你后悔吗?”她说:“人生没有圆满,拼拼凑凑活成现在这样,已经挺好了。”

结语

三十年前,她是叱咤荧幕的“纽约大女主”;三十年后,她是灶台前哼着老歌的普通母亲。

有人问她:“你还怀念以前的高光时刻吗?”她看着儿子在黑板上笨拙地写“今日特价”,笑着说:“这满地碎渣子,拼起来不就是人生?”

生活从来不是爽剧,真正的强者,是在命运的碎片里,活出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