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锦龙股份的半年报一出来,大家就说又亏了,还在扯什么转型算力,看上去“雷声大雨点小”,感觉像在画大饼。说实话,整个券商行业今年上半年日子不算太差,42家上市券商合计营收有2500多亿,跟去年同期比涨了31%,净利润涨得更猛,直接翻了快一倍。但你锦龙股份,在众券商里显得特别扎眼——是唯一一家扣非净利润亏损的券商。
好多人也许要问了,营收不是涨了吗?净利也是大涨,怎么还说亏呢?其实你仔细扒拉一下账面,就知道根本不是经营上的大赚,而是靠卖家底堆出来的数字。锦龙股份今年之所以看上去“净利润大涨”,主因是把持有的东莞证券20%的股权给干出来了,这一下挣了两亿多的非经常性损益。这个钱说白了,就是把家里的资产换成了现金,一锤子买卖。你要看真正的本事——所谓“扣非净利润”,这才是经营水平的体现,-0.96亿,继续亏,还是没有挣到正儿八经的钱。
当然,锦龙股份这几年日子本来就不好过,历史上连年亏损,负债率80%多,说实话,能撑到现在还没爆雷,也是全靠不断卖资产回血。这回出手东莞证券股份,解决了点燃眉之急,但问题是,这份家底是能卖几次?把40%股权削到现在只剩20%,本来靠东莞证券分红、利润补贴自己的日子也告一段落。更尴尬的是,东莞证券还在冲刺IPO,如果将来上市,20%和买之前的40%,少赚一半不说,还损失后续估值增长的红利。
掏空“钱袋子”带来的,就是今后没有稳定利润来源。过去东莞证券每年分红利润高,今年净利润接近十亿,要是上市公司整体估值提高,那20%的股权价值会翻上去,这头亏损就明显了。实际看数据,东莞证券上半年营收也涨得很猛,锦龙股份干脆丧失了苗头最好的“摇钱树”。
而锦龙股份自己控股的中山证券,这些年是越来越拉胯,上半年营收直接砍了一半,亏得更惨,净利润直接负几千万。别的券商在这么乐观的大环境下还能稳步增长,中山证券却因为管理、官司、业务整体拖后腿,还在到处卷入未决诉讼、仲裁,简直麻烦不断。你让锦龙股份靠中山证券翻身,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一个资产卖了一半,另一个连年亏损,还官司不断。这公司眼下靠主营业务吃饭的本事是越来越捉急,只能“转型”搞算力、搞什么智算中心。但你仔细看转型这事,只能说还是嘴上热闹,实际进展不多。去年说要和赛富建鑫、九章云极搞项目公司投资智算中心,签得很响亮,说不超十亿,还规划服务器集群。但一年过去了,你问问有啥落地?天眼查根本没查到有新公司,全是规划,全是PPT,连服务器影子都没见到一台。这不是画大饼是什么?
今年又搞了一波“投资”操作,说和广东深报、深圳市深报一起要收购“深圳本贸科技”二十多的股权,这事说得也够美——要切入智算中心和算力服务,抓住数字经济风口。但你要细品深圳本贸这家公司,今年的参保人数居然降到“0”,前一年还有百几十号人,怎么净利润有点收入,员工全没了?一个智算中心要搞投资、建设、运营,没有人干活,这怎么能落地?更别说科技公司最起码要有技术团队,有人抓进度,有人维护系统,现在员工全没了,这说明公司要么在忙转型要么根本等着“下一步”,实际业务到底在哪?
我说这些,绝对不是专门挑锦龙股份毛病,而是看你转型算力这个事,纯粹就是“雷声大、雨点小”。你回头看看这公司连续四年净利润都是负的,资产负债率早就爆表,各种债务压力逼得只能“不停卖家底”。原本靠东莞证券还能喘气,现在拳头资产甩了半拉,后续能拿到的分红和IPO红利都一减再减;手里唯一控股的中山证券还在亏本,还常年打官司,实在撑不住靠业务回血;转型算力看上去很热闹,实则布局慢如龟速,合作先进展基本停滞,一年了连项目公司都没成立。
你要说现在行业行情不好吧,其实2025年上半年整个券商都挺滋润的,大部分公司营收和净利润都涨很多,只有锦龙股份靠卖家底苟延残喘,业务一点亮色都没有。大家都在想着怎么趁大势做业务增量,锦龙股份干脆就变成了“谁都好就我不行”的典型。券商是金融、是靠真刀真枪做业务赚钱的主,搞来搞去结果靠一次性资产处置来撑表面业绩,这其实是在饮鸩止渴。
再说算力业务,大家也不是没见识过,玩算力的是要真金白银投入、懂行的人来运作。弄智算中心不是开个工厂、拉些服务器那么简单,背后要靠技术积累、经营能力以及客户资源。锦龙股份这些年根本没做过相关业务,团队也不懂,投资也没实际落地。公司公告写了半天,投资啥的到现在没进展,搞得跟“新闻发布会”似的,热闹背后却没实货。在股市,投资人买的是业绩、是未来,你天天说算力、说数字经济,但现实情况如同空中楼阁,谁信呢?
实际上,锦龙股份现在的难处是被倒逼着转型。主营业务不行、家底消耗,靠卖资产过日子,结果核心业务没一项能撑门面,只能东拼西凑找风口。以前靠东莞证券混吃混喝已经结束,中山证券变成了个麻烦包,转型算力又没找对路,合作尚未进展,投资的标的公司连员工都没了,空有蓝图根本没落地。
说到底,一个上市公司能做大做强,靠的是扎实的业务、战略眼光和执行力。而锦龙股份现在就是业务羸弱、资产消耗、债务高企,转型又没有真刀真枪搞出来,看上去就跟做个“故事”哄投资人。大家其实心里都明白:现在资本市场是靠实力说话的,你账面上这么多“非经常性损益”,本业还是亏钱,画饼画得再大,谁捧场?
我觉得,锦龙股份能不能翻身,不在于说蓝图画得多漂亮,关键是要用真本事拿出业绩,修炼好内功。如果还是靠一次性卖资产来解决短期财务,后续家底都卖没了,靠什么发展?算力转型这事儿,不是随便签两份意向书、发个公告就能收获真成果。现在落地情况连个新公司都没成立,投资标的实际业务没进展,公司员工都没了,说白了还差得很远。投资人不会跟着你的“故事”一直买单,最终还是要看你实际经营能力。
再看行业大局,整个券商圈都在追求业务扩展、利润增长,锦龙股份却在打自己的算盘挣快钱,破釜沉舟似的变卖资产,这路越走越窄。你一旦家底耗光,没有业务基础,想靠跨界转型搞算力,但既没有技术积累,也没有团队支撑,只能靠新闻稿、公告来制造声势,这样下去风险只会越来越大。
说到底,锦龙股份要想“翻身”,得先收拾好主营业务,不能再靠“卖家底”活着,更不能只靠嘴皮子搞转型。转型算力就得真干事,拿出投入,组建团队,推进项目,让投资人真看到业绩。否则这几年亏损还能撑到几时?一系列公告、投资、规划的背后,其实还是老问题没解决。
现在大家都看得很明白,锦龙股份就是比谁都“动静大”,实际没成果。你真的要搞算力转型,把数字经济这块风口抓住,那就搞出点证据、成果。只要主业起色,转型有进展,业绩能稳定增长,债务能慢慢消化,大众自然会重新认你。但如果只停留在卖资产、签意向书、大肆宣传的层面,其实就是在给自己找台阶,又能有啥用呢?
所以,我认为,锦龙股份现在应当彻底反思自己的发展战略,不能再挖空祖业、画饼充饥,而要踏踏实实做好主营业务,拿出真本领来攻坚算力转型,否则资产耗尽就是下一个退市的小券商。不管怎么包装、怎么讲故事,市场最终只看实打实的业绩和落地的业务。别再“雷声大雨点小”,还是得真刀真枪干点靠谱事,扭亏为盈才是硬道理。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