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德军第六集团军装备和人员配备非常精良。如果整个日本都要全力以赴,恐怕也养不起这样一支军队。
声明:本文结合了权威资料和个人见解,并在文末标注了参考文献和截图,请注意。
德国和日本在二战期间都是轴心国的关键成员,两国的战果相当。
德国曾经在欧洲横行霸道,日本则在亚洲为所欲为。
说实话,日本陆军其实并不怎么样。
就说德军中最强的第六集团军,就算日本倾尽全国之力,恐怕也难以组建出这样一支队伍。
咱们这么说吧,德国和日本的陆军为啥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有什么依据吗?
要明白这些,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第六集团军的历史和规模。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作为失败的一方,军队的力量大大减弱了。
然而,英国、法国和美国国内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这让德国有了可乘之机,重新开始扩充军备。
那时的德国就像在玩捉迷藏,生怕被其他国家看出自己的真实意图。
德国在1938年想要看看其他国家对它的态度,所以它侵略了捷克斯洛伐克。
后来发现,英国和法国非但没有出面制止,反而协助了德国。这样一来,德国变得更加大胆,军队数量也迅速增加。很多著名的部队都是在那之后组建起来的。
1939年9月,德国对波兰发动了进攻。单从兵力上看,波兰当时也算是一支世界强国。
为了快速达成战略目标,德国在战争开始后,迅速组建了第十集团军。这支军队实际上是第六集团军的基础力量。
那时候的它还不算强大,只是一支普通的军事力量,入侵波兰。
就像我们现在知道的,看起来很强大的波兰军队,在德国的闪电战面前根本坚持不了多久,很快整个国家就被占领了。
第十集团军也成为了战绩卓著的部队。
1940年初,为了准备进攻法国,德国对军队的安排进行了调整,原本的第十集团军被改成了第六集团军。
虽说看起来只是数字上的变化,但改编后的第六集团军实力却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紧接着,更加重要的战斗任务也随之而来。
1940年5月,第六集团军进入比利时,与自己的空降部队会合后,便一路横扫法国。
那时,德国的A集团军迅速加入战斗,与另一部队前后夹击法军。尽管有英国盟友支援,法军依然抵挡不住德国两大集团军的猛烈攻势,最终不得不从敦刻尔克撤退。
法国败退后,第六集团军抵达诺曼底,准备在空军取得空中优势后进攻英国。
这次,德国空军司令戈林没有兑现他的承诺,结果英国人在“不列颠空战”中取得了胜利。随后,第六集团军改变了方向,准备对苏联发起进攻。
1941年6月22日,德国军队开始进攻苏联。
第六集团军从波兰那边开始了进攻。一开始,这可是第六集团军历史上最得意的时刻。
在基辅和哈尔科夫的战斗中,他们总是人数少,但每次都能打败人数多的敌人,取得胜利。
在哈尔科夫的战斗中,第六集团军一举俘获了大约24万名苏联士兵,并摧毁了超过两千辆坦克。
这差不多就是第六集团军的最辉煌时刻了。自从保卢斯担任这支部队的指挥官后,一切都变了。
1942年7月,第六集团军包围了斯大林格勒。刚开始,他们的战斗力非常强,甚至一度占领了这座城市90%的区域。
可是,盟军表现不佳,再加上苏联军队异常顽强,所以他们一直没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十一月到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差,苏联军队也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劝保卢斯赶紧突围。
然而,这位缺乏决断的指挥官一直等待着希特勒的命令。到了第二年的一月,第六集团军即使想要突围,也已经无法实现了。
保卢斯走投无路,只好向苏军投降了。至此,第六集团军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第六集团军在战绩上堪称德国的王牌,甚至有人认为,这支队伍的覆灭是德军最终失败的关键。
这话虽然有点夸大,但也能看出第六集团军的强大。他们战斗力这么强,主要是靠自身实力。
第六集团军的规模非常庞大,在德国军队中几乎找不到比它更大的了。刚组建时,它就负责指挥两个独立师和四个步兵军,总兵力大约有20万人。
进入苏联后,他们的力量变得更强大了。当时,他们拥有三个摩托化师、三个装甲师,还有十几个步兵师。再加上重炮团和迫击炮团,总人数曾经达到了27万人。
第六集团军人不少,坦克也很多。他们有七百多辆四号中型坦克,每辆重二三十吨。此外,还有超过一千辆装甲车和炮车配合作战。
第六集团军的摩托化部队简直让人难以想象,把军用汽车和摩托车都加在一起,总数竟然达到了两万多辆!
要知道,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的一支精锐部队,能拥有两百辆汽车就已经算是相当富裕了。这样一比较,就能想象出德国第六集团军的机动能力是多么的强大了。
第六集团军不仅速度快,火力还特别猛。他们装备了大量的火炮,数量超过七千门。其中,大口径火炮和重迫击炮的比例很高。
另外,他们装备了两个团的41型火箭炮。这种火箭炮的口径是150毫米,火力密集,威力很大,和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差不多。
除了大件的武器,士兵们用的步枪、冲锋枪和反坦克武器种类特别多,数也数不过来。
确实,德国第六集团军的装备非常先进。想想看,要配备这样一支军队,得花费多少资金啊。
咱们都知道,日本陆军的装备比德国陆军差很多。
那么,这个差距到底有多大呢?如果日本人全力以赴,真的能组建出一支“第六集团军”吗?说行就行,说不行也不行。
这样讲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日军的陆军装备生产能力有限,再加上他们的战略发展方向不够理想。
日本陆军的寒酸之处,在汽车、坦克和火炮这三个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的日本汽车虽然风光不再,但每年依然能生产几百万辆。而在二战时期,他们的汽车年产量却少得可怜,总共只有两万多辆。
比如说,第六集团军这样的部队,能把日本几年攒下来的生产能力都用光。但想想战争的规模,这肯定是做不到的。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日本坦克。那时候日本用得最多的,就是 97 式中型坦克。
虽然都是中型坦克,但97式比德国坦克轻了一半,只有15吨,装甲也特别薄。
而且,这辆坦克的主要炮只有47毫米,跟德国坦克75毫米的大炮比起来,威力差远了。
97式坦克原本就不如德国的坦克,更让人头疼的是,在整个二战期间,日本总共只生产了大约一千五百辆这种坦克,这数量仅仅足够装备两个第六集团军。
说到火炮,日军和德军之间的差距,一点也不比坦克的差距小。德国有很多大口径的巨炮,比如卡尔臼炮,口径能达到六百毫米。
说到榴弹炮和重炮,它们的口径通常都在两百毫米左右。即便是最常见的野战炮,最小口径也有七十五毫米。
日本确实有重炮,口径超过二百毫米的,不过大多数火炮的口径还是小于一百毫米。
他们的92式步兵炮,虽然口径有70毫米,但是炮管太短,射程和威力都不够好。
说到生产能力,日本这方面的问题也是难以解决的。
根据统计,在二战期间,日军总共生产的火炮数量大约是一万三千多门,这个数量连一个德国第六集团军的装备都不够。
这里面,还有90%的口径小于75毫米的火炮呢。
150毫米以上的重型榴弹炮,日本总共只生产了四百多门。这样的数量,即使全部给德国军队使用,也远远不够。
日本陆军的武器生产,不仅数量少,质量也不行,这是为啥呢?首先得从原材料说起。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个资源特别匮乏的国家,啥资源都不多,钢铁更是少得可怜。日本人制造的所有武器,原材料都得靠进口。
这种情况是因为日本军队普遍装备了步枪,而较少配备冲锋枪。原因是冲锋枪虽然射速快,但弹药消耗非常大。
一个连子弹都要精打细算的国家,怎么可能有多余的资源去制造大量的坦克和大炮呢。
再来说说日本的工业制造实力。
日本在亚洲算是最早开始工业化进程的国家,不过跟西方国家相比,起步晚了一些。在工厂的生产效率和整体速度方面,日本和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二战期间,他们能达到这样的生产量,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德国在资源和工业生产方面有着很好的条件。
德国位于欧洲大陆的中心,拥有丰富的煤矿和其他金属矿产资源。
他们还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甚至从其他国家手中夺取了几个重要的工业区,生产技术在整个欧洲都名列前茅。
跟日本相比,当时德国的工业制造能力要强大得多。
不得不说,就算日本调动全国所有的兵力,恐怕也未必能够供应德国的一个第六集团军。
但是,我们真的能因为这一点就认为日本是“二流国家”吗?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两国当时采取的战略路线完全不同。
德国是一个内陆国家,虽然四周有很多强大的邻国,但大多数的威胁都来自陆地。
以法国为例,历史上它和德国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张,几乎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而对于苏联这种陆地强国来说,德国人也多次将其视为主要对手。
德国的兴衰很大程度上与陆地上的军事力量密切相关。要想在战争中占据主动,德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陆军。
日本这个国家,跟别的地方不太一样。它是座岛,四面环海,几乎所有的好处都跟海洋有关。
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日本每次参战都是先让海军行动,没有例外。
在日本的军队里,一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被称为“南进派”。这群人的主要想法就是利用海洋来扩张势力。
这就让日本人把本来就少的战略资源先用在了发展海军上。
要是咱们把德国海军和日本海军的力量做个比较,就能发现,这情况跟德国陆军和日本陆军的对比正好相反。
历史上,日本曾建造了大约二十艘航空母舰和二十四艘战列舰。
在这些庞大的军舰中,可以看到像大和号、武藏号、信浓号这样的巨型战舰;而德国的舰队里则完全没有航空母舰。
德国的战列舰数量不多,总共才9艘。其中,只有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算是大型战舰,其他都是被称为“袖珍战列舰”的小型战舰。
不得不说,在海军力量上,德国比日本逊色不少。
日本长期以来对大陆有着强烈的兴趣,总觉得自己的影响力应该拓展到欧亚大陆。有一段时间,他们特别自信,甚至还想和强大的苏联比试一番。
1939年5月至9月,日本和苏联在诺门罕打了一场仗。结果苏联赢了,把日本给压得服服帖帖。从那以后,日本陆军不敢再往北边看,只在亚洲乱转悠。
确实,虽然日本陆军有一些缺点,但在亚洲地区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
当时,中国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但还在军阀混战中挣扎,科技和工业都不发达,武器装备和日本比起来更是落后不少。
说到那些东南亚的小国家,它们根本没法和日本抗衡。虽然日本陆军比不上欧洲国家,但在亚洲称王称霸是毫无疑问的。
打造一支像德国那样强大的陆军,对他们来说,既不现实也没那个需求。
要说起来,德国和日本在轴心国里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国家,军事力量都很强大,只是各有侧重。
最终,这两个国家在短暂的狂热之后,都陷入了战败的深渊。究其原因,是因为它们都陷入了“小国崛起”的误区。
他们的实力根本无法支撑他们的雄心壮志,所以只能依赖武力扩张,选择一条野蛮扩张的道路。
这样的方法也许能偶尔成功几次,但如果失败一次,往往会让他们陷入无法挽回的困境。
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就开始逐渐衰落,而日本在长沙会战之后也停止了前进。
即使在战略转折之后,他们还能维持几年,但总体上已经走上了下坡路,这个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事实证明,用武力扩张并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和平发展才能稳定下来。
关于日本在二战期间南方军的简要回顾,以及对其陆军力量不足的分析,可以在《史林》1996年第1期的第90至97页找到,总共8页。
百度百科中提到,德军第6集团军是一支重要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