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大国只有中国被排除在外,普京一声令下,完全不把欧美30国放眼里

前言

俄乌谈判进程中,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只有中国始终被排除在外。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成了和平进程的最大障碍。

泽连斯基明确拒绝中国担任安全保障国,理由是中国"未能阻止战争爆发"。与此同时,30多个欧美国家却在积极筹划军事保障方案。

一个拥有东方调解智慧的大国为何被拒之门外?这种排斥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战略算计?

五常缺一的尴尬——当调解高手被拒之门外

想象一下,村里最会调解纠纷的老人被排除在外,这场邻里争执能解决吗?

眼下的俄乌冲突就面临着这样的荒诞局面。在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偏偏是那个拥有最丰富调解经验的国家被晾在一边。

泽连斯基政府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说中国在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时没有出手,在2022年战争初期也没有阻止俄罗斯,甚至还指控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零部件。

但这种指控经不起推敲。就在泽连斯基说这些话的时候,乌克兰军队还在使用着中国制造的大疆无人机。

虽然贴了别的牌子,但芯片和电池可都是中国产的。

更有意思的是,从2022年到2024年,中乌贸易额超过222亿美元,中国是乌克兰农产品最大买家之一。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合作,泽连斯基却视而不见。说白了,他这番话更像是政治宣誓,是在向美欧表忠心。

其实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你们美欧不是说要保障我安全吗?那就赶紧出人出钱出弹药。

拒绝中国就是告诉西方,我只认你们,别让中国来分一杯羹。这种催账式表忠心的做法,暴露了泽连斯基的真实心态。

面对这种排斥,普京当然不会坐视不管。毕竟俄方近些天一直在媒体前表示,中方可以是安全保障国之一。

泽连斯基的表态直接打破了俄方的幻想,让普京感到了不小的压力。8月23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俄军继续向乌克兰军队防御纵深地带推进。

这不是普通的军事行动,而是普京发出的"信号弹"。他在用实际行动回应泽连斯基的挑衅:你不让中国进来,我就打得更狠。

你靠西方保障,那我就告诉你,西方的保障我根本不放在眼里。

东方智慧的份量——为什么少了中国就谈不成

说到调解能力,就不得不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特优势。

这种优势不是自吹自擂,而是用一个又一个成功案例证明出来的。从朝核问题到伊核问题,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到全球气候治理,中国的"东方经验"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为什么中国的调解这么有效?核心就在于四个字:客观公正。

看看这次俄乌冲突的各方立场,英法美三国是冲突的直接参与者,他们既不是俄罗斯的朋友,也不会真正为乌克兰的利益着想。

他们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这场冲突削弱俄罗斯,顺便展示自己的影响力。这种带着明显倾向性的调解,能有什么效果?

反观中国,既和俄罗斯保持着正常的国家关系,也没有与乌克兰结下什么深仇大恨。这种中立立场使中国能够在双方之间搭建信任桥梁。

更重要的是,中国有着丰富的国际矛盾调解成功经验。六方会谈能够从无到有,从僵局到突破,中国的斡旋作用功不可没。

伊核问题谈判中,中国既能与美欧保持对话,又能与伊朗进行沟通,成为各方都信得过的桥梁角色。

这种调解能力背后,体现的是中华文明的智慧。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以和为贵,这些理念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

相比之下,30个国家的军事保障承诺听起来声势浩大,但实际上却各怀心思。美国说可以提供空中保护,但明确表示不会派遣地面部队。

法国倾向于出动地面部队,但德国和意大利都没有出兵的打算。意大利副总理甚至直接讽刺法国总统马克龙,让他自己去打俄军。

这种一盘散沙的状态,怎么可能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普京看得很清楚,这30个国家的承诺,还不如中国一个国家的调解参与来得实在。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也看明白了这一点,他公开劝告泽连斯基:"没有中国就没有和平"。

这不是恭维话,而是基于现实的理性判断。

不急不躁的定力——真正的大国风范什么样

什么是真正的大国风范?中国在这次事件中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面对泽连斯基的拒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别:"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上一贯光明磊落,秉持客观公正立场"。

这不是回怼,而是告诉全世界:中国没接你泽连斯基这口锅,也没打算往你设的坑里跳。

这种态度体现了什么?体现了真正大国的战略定力。

早在2023年,中国就规定了无人机出口不得用于军事目的,还多次强调反对向冲突地区输出武器。这不是嘴上说说,而是拿出了实际的监管条例。

人道主义物资、粮食援助,中国做的也不少。关键是,中国一直没有选边站。

为什么不选边?因为中国深知,这时候选边就意味着接下烫手山芋。

俄乌冲突不是中国挑起的,凭什么要中国来承担收拾残局的责任?更何况,现在美欧对乌克兰的支持都开始打折扣,中国更没必要当"接盘侠"。

这种"不急不躁"的态度,看似消极,实际上体现了更高级的政治智慧。

想想看,如果中国真的急于表现,主动承担起调解责任,最后会是什么结果?一旦调解失败,责任全都推到中国头上。

调解成功了,功劳却被其他国家分走。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只有傻子才会去做。

真正的大国风范不是什么事都要插一手,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观望。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我们有能力促和,但绝不会强人所难。如果泽连斯基政府认为没这个必要,我们自然也不会上赶着去做什么。

这种态度背后,体现的是对国际关系本质的深刻理解。

国际政治从来不是慈善事业,而是利益的博弈。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核心利益,都有自己的底线原则。

中国愿意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但这种贡献必须是被尊重的、被认可的,而不是被利用的、被算计的。

从这个角度看,泽连斯基的拒绝反而帮了中国一个忙,让中国避免了陷入这场复杂博弈的风险,保持了战略主动权。

历史会证明——排除中国是个战略性错误

历史往往会证明,短视的决策最终都要付出沉重代价。

泽连斯基现在可能觉得自己很聪明,紧紧抱住了西方的大腿,但问题是,这条大腿真的那么可靠吗?

美国现在不想再当"主力队员",只想在乌克兰危机里发挥最低限度作用。五角大楼的内部文件已经透露,美国更希望欧洲自己扛起担保责任。

特朗普更直接,把北约担保模式拿出来兜售,但明说了不派兵,最多卖你点高价武器。

欧盟这边表面上喊得响,底下却各有算盘。法国愿意派维和人员,德国却怕刺激俄罗斯。

说白了,大家都想让乌克兰赢,但都不愿真掏腰包,更不愿冒险。这就是现实,残酷但真实。

在这种情况下,排除中国这样一个真正有调解能力的大国,不是自断臂膀是什么?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场战争已经打了三年多,现在各方都是疲惫不已。

俄罗斯虽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战略上可以保持协调性,但再打下去也会面临巨大压力。

反倒是乌克兰,即使有欧美各国的武器援助,也存在人员与武器适配性的问题。况且,他们的人越打越少,政府现在连抚恤金都发不起。

普京曾经表示,希望在2026年之前解决俄乌战争问题。这个时间节点不是随便说的,而是基于对各方实力和意志的综合判断。

如果泽连斯基政府始终拒绝中国参与调解,坚持寻求外部军事干预,很可能导致冲突长期化、扩大化。

到那时候,受苦的不只是乌克兰人民,整个欧洲的安全环境都会恶化,全球经济也会受到更大冲击。

相反,如果乌克兰能够转变态度,接受中国等中立国家介入调解,和平的进程或许就能迎来转机。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完全可以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推动各方回到谈判桌前。

中国提出的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才是解决俄乌冲突最正确的理念指引。

如果乌克兰以及其背后的利益方能够摒弃偏见,少一些独占利益的霸权心理,接受中国的调解参与,自然会给和平进程注入新的动力。

现在历史的选择题已经摆在了乌克兰及其背后势力的面前:是战是和,只在他们一念之间。

结语

从俄乌冲突看,真正的大国责任不在于争夺话语权,而在于为世界提供智慧和方案。中国的"不急不躁",恰恰体现了这种境界。

随着冲突的长期化,各方终将认识到,没有中国参与的和平进程是不完整的。历史会证明,排除中国是一个战略性错误,纠正这个错误只是时间问题。

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的调解智慧是否能够重新得到认可?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