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12日晚,菲律宾海军少将特立尼达面对全球镜头抛出一颗“烟雾弹”:“菲律宾武装部队绝不会轻易使用武力,除非万不得已!”
话音未落,现场记者面面相觑——毕竟就在半个月前,菲律宾海警船还在仁爱礁硬刚中国高压水炮,菲军士兵枪支被缴、手指夹断的狼狈场面历历在目。
更讽刺的是,表态前一天,菲律宾巡逻机刚因非法抵近中国岛礁空域遭解放军苏-30战机驱离。一边挑衅升级,一边高喊“克制”,这番自相矛盾的操作,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
特立尼达在记者会上详细列出三条“交战规则”:岛礁补给任务,严禁使用武力,除非遭遇紧急自卫;
海上巡逻与空中监视,不得动武,除非遭外力强制或生命受威胁;基层指挥官权限,可采取行动但不得率先开火。
表面看是“自我约束”,实则埋下关键陷阱——将中方依法维权定义为“威胁”。例如,中国海警拦截菲方侵权船只本是主权行为,菲方却可借此宣称“遭遇强制威胁”,为其开火预留借口。
更微妙的是,所谓“基层行动灵活性”,实则为摩擦发生后推卸责任留后路:一旦冲突爆发,菲方可归咎于“现场指挥官误判”。
特立尼达的“和平表演”与菲方近期行动形成荒诞反差:仁爱礁碰瓷,7月底,菲海警船强闯仁爱礁,试图向非法“坐滩”的锈蚀舰船“马德雷山号”运送建材,遭中国海警高压水炮拦截。
菲士兵持枪挑衅反被缴械,多人受伤;黄岩岛闯关,8月11日,菲方组织35艘船只以“补给渔民”为名强闯黄岩岛海域,结果34艘被中国海警拦在30海里外。
现场画面显示,菲方船只故意危险靠近中方舰艇制造擦碰;域外势力联动,7月联合印度舰艇在黄岩岛附近搞“防空演习”,8月初拉拢美日澳军演,甚至计划新增4个美军基地,试图固化非法侵占。
特立尼达此番表态,也是菲政府应对内部矛盾的“止血贴”。“别当美国棋子!”
7月14日,退役空军少将波基斯公开警告,直言2016年南海仲裁案“未带来实际利益”,反而让菲律宾沦为美国“印太不沉航母”。他疾呼:“我们需要智慧而非战鼓,别成第二个乌克兰!”;
军方激烈反扑,菲武装部队发言人特立尼达(同一人)火速驳斥波基斯“危言耸听”,辩称“菲律宾是主权国家,不为他国利益而战”。但被问及言论是否影响军队士气时,他含糊承认“影响有限”,暴露心虚;
政治经济压力,菲律宾2023年对华贸易额超800亿美元,若对抗升级将致经济“休克”。
前总统杜特尔特家族强力反对亲美路线,其女莎拉在民调中支持率领先,迫使马科斯政府平衡各方势力。
菲方“又怂又横”的背后,藏着美国的影子:联合军演拱火,7月美菲在南海联合演习,美军“堤丰”导弹系统进驻菲基地,射程覆盖南海;
口头支持变卦,美国防长访菲时声称“支持菲律宾维护主权”,转头却拒派军舰支援仁爱礁补给,直言“菲律宾应自行完成”;
经济勒索同步,美国突然对菲加征20%关税,以“保护知识产权不力”为由施压,暴露主仆关系不平等。
面对菲方“舆论战”,中方以行动划清红线:法律硬手段,8月1日直播拖走菲方侵权船只,全程公开执法记录;明确要求菲方补给须提前通报,否则“依法处置”;
军事铁防线,055型驱逐舰、歼-16战机常态化巡航仁爱礁,美济礁、渚碧礁、永暑礁形成“铁三角”防御体系,菲方船只多次被锁死驱离;
外交清晰底线,菲总统马科斯8月8日妄言“台海冲突菲律宾无法置身事外”,遭中方严正警告后火速改口,辩称“被误解”。
特立尼达的“不轻易动武”宣言,看似放低姿态,实则是场精心设计的战略欺诈。既想用“和平人设”绑架国际舆论,又要为侵权行动预留空间,更企图在中美博弈中攫取利益。
可惜,这种“又当又立”的戏码,在绝对实力与坚定意志面前,终究是蚍蜉撼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