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联合国突然发难,不料中方当场掀桌子,巴拿马运河的老底保不住了
联合国安理会的会场里,空气本该是庄重而严肃的,可有时候,这里更像一个高手过招的武林大会,唇枪舌剑间,藏着的是国家利益的刀光剑影。
这不,美国代表又一次站了起来,话里话外,把矛头悄悄对准了远在万里之外的巴拿马运河,影射中国在那儿有什么“企图”。这招用得挺妙,叫“指桑骂槐”,明面上谈的是海上安全,骨子里却想给中国挖个坑。
在场的都是老江湖,谁听不出这点弦外之音?大家都在看中国代表会怎么接招。是打个太极推回去,还是干脆不理这茬?
没想到,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连半秒钟的犹豫都没有,直接站了起来,火力全开。那架势,不像外交辞令,倒像是在自己家客厅里,对着一个不断挑衅的邻居,把话一次性说开、说透。
傅聪的话音不高,但每个字都砸得结结实实。他说,美国代表团最近一段时间,逮着机会就在安理会各种议题下抹黑中国,这种凭空捏造的把戏,中方早就腻了,也坚决不接受。
这一下,直接把美方代表试图营造的“受害者”氛围给戳破了。你不是要演戏吗?我先把你的剧本给撕了。
紧接着,傅聪话锋一转,直奔主题——巴拿马运河。他说得明明白白,中国一向尊重巴拿马对运河的主权,也承认它作为永久中立国际水道的地位。这份尊重,是写在历史和现实里的,不是谁靠一张嘴就能歪曲的。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为什么非要在这个问题上造谣生事呢?傅聪一语道破天机:无非是想给自己继续控制巴拿马运河找个借口罢了。
“控制”这个词,用得极有分量。它一下子就勾起了人们对一段尘封历史的记忆。巴拿马运河,这条连接两大洋的“黄金水道”,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和美国的影子纠缠在一起。为了这条运河,美国策动了巴拿马独立,签署了不平等条约,驻扎了军队,把它变成了自己的“后院水池”。
直到1977年,在美国国内巨大争议和巴拿马人民不懈斗争下,卡特总统才和巴拿马领导人托里霍斯签订了新约,承诺在1999年12月31日将运河主权完全交还给巴拿马。可即便如此,美国心里那份“主人翁”的情结,恐怕从未真正放下。1989年,美国甚至悍然入侵巴拿马,抓走了其最高领导人诺列加,这背后难道没有重申自己对运河影响力的小算盘?
所以,当傅聪大使说出“为其控制巴拿马运河制造借口”时,这不单单是一句反驳,更像是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美国内心深处那块最敏感、最不愿被人提起的历史伤疤。
现场的气氛瞬间就变了。原先是美国设下的一个议题陷阱,现在倒像是变成了一场针对美国的历史听证会。
还没等美方代表从这记重拳中缓过神来,傅聪的下一套组合拳又打了过来。
他说,要论破坏地区和平稳定,谁才是最大的搅局者?他把目光投向了南海。
这个转换,堪称神来之笔。你跟我谈巴拿马?好,那我们就谈谈你家门口的夏威夷,谈谈你在全球各地的军事基地。你指责我在你所谓的“后院”有想法,那我就跟你聊聊你在我家门口都干了些什么。
傅聪列举的事实,就像一发发炮弹。美国在南海地区部署进攻性武器,这里头就包括不久前刚刚部署到菲律宾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这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它能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射程覆盖了整个南海,甚至能够打到中国沿海的一些重要城市。把这种大杀器摆到别人家门口,这叫维护和平?
他还提到,美国的军舰、飞机,成天在南海晃悠,搞什么军事侦察和演习,那阵仗,就像一个恶霸,非要在别人家院子里舞刀弄枪,唯恐天下不乱。
说白了,美国就是想把南海这锅水搅浑,水浑了才好摸鱼,才能实现它自己的地缘战略私利。
这番话,把美国的“双重标准”暴露得淋漓尽致。你在中美洲搞“门罗主义”,不许别人染指;却跑到亚洲来,对别国事务指手画脚,甚至直接军事介入。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派,谁能服气?
傅聪的发言,从一个点,扩展到一个面,最后上升到一个体系性的批判。
他指出,当今全球海上安全风险急剧上升的根源,恰恰就是美国的霸权思维、冷战思维和单边主义行径。
这个定性,就非常重了。它不再是就事论事,而是从根子上挖掘问题。
他举了几个例子,个个都打在美国的七寸上。
美国至今没有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个公约被誉为“海洋宪法”,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加入了,偏偏是这个自诩为“国际规则维护者”的美国,把它晾在一边。为什么?说穿了,就是不希望自己的海上霸权受到任何国际法的约束。它想要的是自由,是那种可以随时随地把航母开到任何地方的“航行自由”,而不是所有国家都应遵守的法律框架下的自由。
美国还无视国际海底管理局的警告,单方面决定要开发国际海底资源。那些深海里的矿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凭什么你美国说开采就开采?这跟拦路抢劫有什么区别?
更别提,美国还公然恐吓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的正常运营,动不动就拿制裁大棒威胁别人,肆意挑战他国主权。
这一桩桩,一件件,串联起来,勾勒出的就是一个不讲规则、唯我独尊的“海上帝国”形象。它把所有涉海的事务都“泛安全化”,正常的港口建设、经贸合作,在它眼里都可能变成“安全威胁”,目的就是为了阻碍别人发展,破坏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最终维护自己独一无二的霸主地位。
整场发言下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傅聪大使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尖刀,直插对方的要害。他把美国抛过来的皮球,不仅踢了回去,还顺带把对方的球门都给拆了。
这场在联合国的交锋,看似是一次偶然的外交冲突,但背后反映的,是当今世界格局深刻变革的大趋势。
我的看法是,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口水战了。这标志着一种新的对话范式正在形成。过去,面对西方的指责,我们可能更多是解释、澄清。现在,我们学会了主动出击,学会了用对方的逻辑来反击对方,学会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背后,是国力提升带来的底气,更是我们对这个世界运行逻辑的深刻理解。我们不再被动地接受别人设定好的议程,而是要主动地去塑造议程,去争夺话语权。
说到底,世界上的道理,终究是要讲的。但光有道理还不够,你还得有让别人坐下来听你讲道理的实力。当你的声音足够响亮,你的论据足够充分,你的逻辑足够严密时,那些曾经的谎言和偏见,自然就会像阳光下的冰雪一样,慢慢消融。联合国这场交锋,不过是这个漫长过程中的一个精彩瞬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