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七下八上" 防汛关键期,当台风 "摩羯"" 格美 "接踵而至,京津冀、黄淮流域等 19 个省份正经历着十年一遇的强降雨考验。在应急管理部每日更新的防汛快报里,转移群众数字已突破百万,而在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一场由公安部主导的" 净网 ""护网" 专项行动,正在为防汛救灾铸就信息护盾。
洪水未至谣言先起的场景,在这场硬仗中屡见不鲜。7 月 28 日河北邢台特大暴雨期间,某短视频平台突然涌现 "水库垮坝" 的航拍画面,经过技术溯源,实为 2012 年菲律宾台风灾情片段。在山东临沂,某微博账号编造 "已确认 76 人遇难" 的虚假通报,引发当地应急物资供应点遭挤兑。更令人警惕的是冒充 "国家防总" 名义发布的救援指南,其中错误的自救方式险些酿成二次伤亡。这些谣言已形成完整的灰色产业链,从 "开局一张图" 到 "故事全靠编",传播速度之快远超防汛响应机制。
公安部网络安全局的监测数据显示,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全网日均拦截涉汛谣言超 12 万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账号 3.8 万个。其中某直播平台主播为博流量,将武汉江滩正常泄洪场景渲染成 "城区被淹",短短三小时播放量突破千万。面对这些 "吃人血馒头" 的流量操盘手,公安部门创新运用 "谣情熔断" 机制,对重点平台实施动态巡查,建立谣言样本库实现 AI 智能识别,使新发谣言处置时间压缩至 90 分钟以内。
真相与谣言赛跑的较量中,法律利剑与科技盾牌缺一不可。在河南新乡,当地网警通过区块链存证技术,完整还原某微信群传播虚假安置点信息的全过程,最终对造谣者实施 "行刑衔接" 处理。江苏网安部门开发的 "谣言热力图",能实时显示谣言传播的时空轨迹,为线下处置提供精准导航。这些硬核举措背后,是《网络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编织的法网在强力支撑,让每个造谣者都付出应有代价。
构建全民防御体系已成当务之急。浙江推出的 "谣言粉碎机" 小程序,用户上传可疑信息即可获得官方验证;广东开展 "银发护网" 行动,组织志愿者教老年人识别 P 图痕迹;湖南将防汛辟谣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培养新一代 "谣言抗体"。正如应急管理部发言人所说:"每条真实信息的传播,都是对抗灾情的有效兵力。"
当滹沱河洪峰安然通过石家庄城区,当沂河水位开始缓缓回落,这场防汛抗灾斗争留给我们的启示愈发清晰:在数字时代,守护真相就是守护生命线。每个人手机屏幕上的转发键,都可能成为抵御谣言的防线。正如那支在网络空间昼夜奋战的 "网警蓝",他们不仅是谣言的终结者,更是社会信心的守护者。这场 "净网"" 护网 " 行动,终将在防汛救灾史诗中写下独特注脚 —— 当风雨来袭时,我们不仅要筑牢堤坝,更要守护住心中的真相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