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安中医看病苦于“抢车位”?国购广场:白天借你用!

在合肥,安徽省中医院的停车问题,一直让不少来看病的市民感到头疼。

这家医院每天来看病的人非常多,平均下来一天超过7000人次,到了看病高峰期,比如中医常说的“冬病夏治”期间,人流量甚至能达到8500人次。

但是,医院内部的停车位却少得可怜,只有478个。

这就导致了非常尖锐的矛盾:来看病的车辆把医院门口堵得严严实实,甚至连长江路、南一环这些城市主干道上,都排起了长长的车队。

每天进出医院的车辆超过3200辆次,而院内的停车位根本不够用,用“杯水车薪”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不少市民都有过和赵新慧女士一样的经历,她回忆说:“以前来医院看病,经常被告知没地方停车,没办法只能把车停到一公里以外,然后匆匆忙忙地走过来。最近再来医院,就明显感觉到停车位变多了,不用再急着到处找车位了!”你看,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背后是多少患者的无奈和焦急。

对于生病的人来说,本来身体就不舒服,还要为停车的事情烦恼,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面对这样的难题,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蜀山大队的民警们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到了一个现象。

他们发现,在离安徽省中医院不远的地方,仅仅隔着一条街的国购广场,虽然也是商业区,但工作日的白天,很多停车位都是空着的,空置率竟然超过了50%。

一边是医院门口车辆排长队,一位难求,另一边是商场里大量停车位闲置,没有人用。

这种明显的反差,让交警部门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把这些闲置的停车位利用起来,缓解医院的停车压力呢?

蜀山大队副大队长唐二飞深知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他表示:“车辆排长队已经成了这个区域交通的‘肠梗阻’,严重影响了患者来看病的效率。” 他也提到,安徽省中医院地处繁华的商业区和重要的医疗要道交汇点,尤其在一些特定的看病高峰期,人流量和车流量都非常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交警蜀山大队主动联系了三里庵街道和国购广场的物业管理部门,大家坐下来一起商量,最终想出了一个“商圈与医院共享停车”的办法。

唐二飞副大队长介绍说,他们做了一个非常详细且可行的方案。

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就是国购广场在工作日的早上6点到晚上6点,把他们那里空着的350个停车位,专门用来给安徽省中医院的医护人员停车。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是给医护人员停车呢?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这里面的道理是这样的:医护人员每天也要开车上班,他们把车停在医院里面,就会占用医院本来就有限的停车位。

现在,国购广场把车位借给医护人员停,医护人员的车就不占用医院内部的停车位了,这样,医院里腾出来的车位,就可以更多地留给来看病的患者使用。

这等于是把有限的资源,做了更合理的分配,让医院内部的停车位能够最大程度地优先服务于患者。

同时,选择工作日白天这个时间段,也很好地避开了国购广场夜间商业活动的高峰期,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错峰使用,既盘活了商场的闲置资源,又不影响其正常的经营。

这个共享停车模式实施以后,效果非常明显。

首先,有超过300名医护人员享受到了这个便利,他们再也不用为停车发愁了。

更重要的是,医院内部的停车位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每天停放的车辆数量从原来的紧张状态,一下子增加到了1800多车次,这大大缓解了来看病患者的停车难题。

赵新慧女士的亲身体验也证实了这一点,她说现在来医院看病,确实感觉停车位变多了,不用再到处找车位了。

除了医院内部停车的改善,周边道路的交通也变得更顺畅了。

根据统计数据,像长江路与梅山路、南一环与梅山路这两个经常堵车的关键路口,通行效率都明显提升了25%。

这说明,原来因为医院停车难造成的交通拥堵,也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整个区域的交通秩序都变得更好了。

这些数字背后,是市民在看病路上省下来的焦虑和时间,更是城市静态交通管理水平的一次提升。

用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的话说,“小车位连着大民生”。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城市管理,特别是解决大家普遍遇到的民生问题,不一定非要投入巨资去新建很多东西,有时候通过更精细化的管理,把现有的资源合理地利用起来,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盘活现有资源,是城市精细化管理必须面对的问题。

合肥这次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为其他城市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未来,合肥的交警部门还会继续探索,深入挖掘医院、商圈等重点区域的潜力,把“共享停车”的模式推广开来,争取让更多地方的停车问题得到解决,让老百姓的出行和就医更加方便,让静态交通的管理效果能够持续转化为老百姓能够切实感受到和满意的便利。